《隋唐演义》中,“罗家枪”究竟比“秦家锏”厉害在什么地方?
枪为百兵之王,枪先天就比锏多了优势,此其一。
枪,无论单兵对敌还是冲锋陷阵,都是古时首选器械,秦时冲在最前排的枪长达8米,须二人同执。此其二。
枪的攻示距离大于锏,常言道,一寸长,一寸强。此其三。
罗成力大于秦琼,贾家楼聚义,程咬金窜掇单雄信与罗成较量,单雄信被罗成一膀子抗倒,所谓一力降十会。此其四。
罗成幼承庭训,家境太好,有名师(其父罗艺)教授,身在军中,能接触各种名师,又有各种训练条件,秦琼颠沛流离,沒系统的训练条件。此其五。
罗家枪乃罗艺亲传,得自姜家枪,秦琼的锏乃其父死后家将秦安所传,其中精髓,已失之七八。
总上,罗成的枪比秦琼的锏利害。
《隋唐演义》中罗家枪对秦家锏
主要是杀伤距离的不同:
罗家枪:主要是枪身长,在一对一的单挑对战中,适合距离对方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性能。
好比现代的战争大炮`坦克都是有杀伤半径,最佳射击角度和距离一样。
秦家锏:锏身短小灵活,适合近距离作战,并且是双锏,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说在不同的环境下,各自所发挥的性能也不同
《隋唐演义》中“罗家枪”与“秦家锏”是两套齐名的兵器使用教材。罗家枪并不比秦家锏历害到哪去,还主要看使用这两种兵器的武将他的武力值。什么是武力值呢?就好比武术比赛的十项全能,抛开兵刃比拳脚功夫,看的是综合实力。因为本身罗成就比他表哥秦琼能耐大,才衬托出罗家枪的威名。
那么抛开这两位年轻的俊杰,拿老一辈的英雄一一秦琼父亲秦彝和罗成的爹北平王罗艺的能耐来看一下,比一下武力值,其实在这其中有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就是靠山王杨林。因为老杨林都和这两对父子交过手,一试便知。
杨林战济南秦彝时,两人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后因秦将军部下叛变才被俘的。而收复燕山罗艺时,两人只交手二十个回合,罗艺深知枪法不敌杨林,随后投降大隋。那么可以看出秦彝比妹夫罗艺武力值高不少,因为扬林想看秦家锏的绝技,但秦彝很有骨气,并未使用,如果使用,杨林恐怕不能取胜,也可以说此时罗艺使的罗家枪比不上秦彝的秦家锏。
罗家枪其实是人家姜家枪,是姜桂芝的先人三国姜维创的枪法,罗艺学了七八成就走了,以至于好多绝招不会用。而小罗成二次学艺,又向双枪丁彦平学了单枪破双枪等枪招,并划拉进了他自家枪法内,能耐早盖过了他爹,所以罗家枪是从罗成这辈才出的名。
而秦家锏是秦家祖传,这锏法在北齐时就非常有名,能令杨林这样的武术***垂涎。此锏乃熟铜打造,四面有钝刃,就是四棱,而且一长一短,长锏进攻,短锏防守,再配合马槊使用,所向无敌。秦琼虽未得到精髓,只向家人学了个三成,就令敌将无不惊骇,可见这锏法名气多大。
有的朋友说罗家枪里有回马枪招数,才显威力大的,这是不对的。因为秦家锏里更有杀手锏的绝招,不次于他回马枪。我认为,一个人的武力值越高,能力越大,招术就会发挥得更加完美,就会把最历害的一面施展出来。
自问自答,自得其乐!
按相关***的描述,“罗家枪”和“秦家锏”主要是出现在《隋唐演义》***当中的。然后,“罗家枪”的绝招是“回马枪”。罗成是罗家枪的主要使用者;而“秦家锏”的绝招则是“杀手锏”。秦家锏法的主要使用者是秦叔宝。而且,秦叔宝和罗成二人之间还是表兄弟的关系。
应该说在父辈们这一代人的时候,“罗家枪”和“秦家锏”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差距的。因为按《隋唐演义》***,秦彝(秦叔宝的父亲)、罗艺(罗成的父亲)二人的武功至少是可以持平韩擒虎的,与靠山王杨林也只是在伯仲之间的。但是到了秦叔宝与罗成这一代人的时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罗成的“罗家枪”排名天下第七名;而秦叔宝的“秦家锏”则被排到天下第十六名去。尽管后来罗成把罗家枪法传授给了秦叔宝,秦、罗二人之间的武功差距也仍然是缩小不了。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罗家枪”比“秦家锏”主要厉害在(或者说厉害的原因):
第一,冷兵器时代,枪是“百兵之王”。枪的长度要比锏长得多。俗话说得好:“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第二,相对而言锏法要比枪法更难练得成得多。历朝历代包括各种演义***当中,使枪的名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而使锏尤其是使用双锏的名家却是屈指可数的----既然锏法那么难练得成,久而久之就少人练乃至于失传了。
第三,是《隋唐演义》***的设定问题了。按《隋唐演义》,力气越大的人越厉害;年纪越小的人也越厉害。李元霸力大无穷李元霸就是第一条好汉了。而秦叔宝是罗成的表哥秦叔宝的年纪比罗成大,秦叔宝的“秦家锏”就自然而然不如罗成的“罗家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