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能在物质激励之外,持续提高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并在团队中行成竞争机制,并对优秀的员工和团队进行公***励,如一位腾讯的高管所说,他每天不是在发奖就是在去发奖的路上,员工的精神认可有时候比物质更有效果。
所谓奖励就是对于员工工作的肯定。而什么奖励能让员工既感觉工作有所收获,又能持续的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个人觉得这个奖励不是固定的,他需要根据不同人来定,要取决领导对于员工的了解程度,要对于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激励办法,比如年龄大的可能更注重实际的物质奖励,年轻的更注重职位权力等等,并且要划分奖励的不同层次,奖励过后一定要鞭策,设置基础性最低目标,避免浮躁!
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盈利,盈利则需要管理来实现,而激励就是管理的一种表现方式。
管理是需要系统和科学性实施,激励的方法和方式就是验证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短期为了提高士气,达成短暂的目标,赋予一定的金钱、物质、社会地位或者某种承诺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或者方式只是短暂性的。就像行军打仗,“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道理是一样的,用多了有肯定就没有效果了。这样的现象在销售部门特别明显,在不断地金钱激励后,一旦金钱激励没有过多的增加上来,结果还是士气无法提升。
二、长期的激励是需要结合到整个管理的系统来实施。
自从员工进入企业那一刻开始,就是该企业被管理的一份子,也是被激励的一员。激励方式包括:晋升体系,工资和其他***,绩效和奖金补贴,荣誉称号,不定期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特有的荣誉满足感奖励,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性的激励。
比如,海底捞的店长及员工就可以参与该店的利润分成,而且海底捞每年都坚持让员工就部分工资寄钱给自己父母,这样方式反而让父母不断激励自己的子女,而员工因为有父母的激励也不断努力的工作。这其实也是一个激励的方式。
三、激励方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规律,激励的方式方法需要结合本公司的特点来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激励方法方式。其他公司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未必能适合自己的公司,切忌所有的管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比如,生产企业员工比起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存在文化差异和接受能力高低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和同样的激励方式来要求这些员工。否则,都有可能适得其反。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大家好,我是小创!
说到激励,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钱”。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我们激励的对象是“人”,这种具有独立思维差异化的生物。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排行榜,2019年比尔盖茨的财富值是6500亿元人民币。什么概念呢?***如盖茨可以活到100岁,并且必须在他死的时候把所有钱都花完,那么从现在起,他每天必须花掉1780多万人民币,而且全年无休。但是他还是在工作。这种能激励全球首富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知道,员工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激励到点上。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里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来,人有两类需求,一类是生物属性带给我们的低级需求,比如延续生命;一类是人类进化后逐渐显现的高级需求,比如释放潜能。
低级需求不断减弱,高级需求不断增强,两种趋势叠加,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次需求理论”:
第一、生理需求:首先,人要活着;
第二、安全需求:活着不够,人还不能担惊受怕;
第三、社会需求:人安全后,要融入集体,要有归属感;
第四、尊重需求:不仅接受我,还要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