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什么情况,还能出门吗,我很害怕该怎么做?
其实你不需要过分的担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尽量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做到这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隐患了,我们要往好的地方去看,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你要相信如今国家的管控已经十分到位,传染风险也在不断降低,我们管好自己,就是对国家最好的帮助。
身为***肺炎的治疗定点医院的检验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医院就作为市定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医疗机构。我也始终在抗疫一线。
自己的全副武装工作照
我们科室承担着检测新型冠状***标本的艰巨任务,属于极易感染的高危科室。面对疫情,我们科室所有人员人员不惧风险,面对困难,充满信心。我们无怨无悔毫无怨言,我们坚信,有了大家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现在虽然疫情大大好转,各地也开始有序复工。但是还是不能大意,前不久河南、广东均出现无感染症状的病例,引起了很多网民的极度恐慌,作为一名检验科医生我给大家以下建议。
首先,不要放松警惕,不要以为传染病已经过去了。事实上***只是暂时抑制,后面是持久战,我们要对付的敌人更狡猾。
其次尽量不外出,但一定要保持一定频率的运动,室内室外(只有自己家)都可以,因为******肺炎应对目前没有特效药,疫苗还在研发阶段,常规用药还是抗***治疗,目前最好的特效药是个人免疫力。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要进入密闭空间。
外出时要勤洗手,坚持佩戴口罩。每天看到街上有少数人不带口罩。有些替他们担忧。能不出差就不出差,短途出差尽量自己开车。特别是不要去人员密集的机场或火车站,这种事高危场所,来往人员密集。以上是我个人的总结。希望***纳!
担心是需要的,但过度恐慌是不必的。
终南山院士也说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并且大多为境外输入,可能外国人体质不一样,***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吧。他还说,国内基本上控制住了,基于各省没有新增的多起病例,且新增的都是和外国输入有接触的,基本可以排除国内是有无症状患者在我们之中的可能。
当然,这也就提醒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有潜在的风险。我们仍需要在密集人群,不通风的场合戴好口罩?。回家要勤洗手,不要随便触摸口鼻,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预防了。
加油?,世界共战肺炎!
不要害怕!也不能害怕!
有些事情即使害怕还得去做。既然还得做,就不要害怕,也不能害怕!
无症状感染者和有症状感染者他俩的区别是有和无!相同是感染者!
不害怕不行,也不能不害怕!
有些事情即使没做同样害怕。既然害怕那就不能去做!
本人也在这里呼吁:不要恐慌,也不要引起恐慌!出门认真遵守国家防疫法规!戴好口罩,勤洗手,合理参加聚会!从自身做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共同努力才是抗击疫情的杀手锏!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即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原学检测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呼吸道等标本******病原学检测是阳性者。
也就是说,有些人身上携带着***,自己却不发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病了,但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给其他人。
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管理
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经两次连续、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可以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要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持续传染源和超级传播者的机会很小,只要坚决执行目前的防控措施,足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威胁。如果出现了临床症状,要及时转为确诊病例,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应对无症状感染病例,最好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风
最好的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的方法就是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别是在通勤中,在地铁、公交等密闭的空间中,一定要佩戴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做好严格的防护。另外,家里也要勤擦拭进行消毒。同时房间也要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如果因疫情封城,囤什么货好?
如果疫情封城我们该囤什么货呢?
我给大家打个比喻吧。上海某位业主,疫情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还没有解封的迹象。预计最少还要封闭一个月左右。
他那小区就是每天都有阳性或者是密接的人员。每天做核酸发现的。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生活物资来源的难题。当地***给他发了蔬菜、猪肉,米面、粮油这些东西。
***只是发的一些初级的农产品,如果要吃比较另类的食品,比如自己做面包,沙拉,披萨饼等,就得自己想办法。
他的小区形势当时非常严重,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像油盐酱醋这些东西,***没有发,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再比如一些零食,饼干、巧克力、薯片、糖果等。
年轻人最好是准备些,因为疫情封闭期间,这些可有可无地吃的***是不会发的。你要是买呢,现在出门也不方便。所以说如果点外卖或者是快递,还是找这个跑腿、骑手等,你就多买点儿。
最少存一个月的零食,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嘴馋的话,有零食吃,随手拿来。当时上海他那里物价飞涨,平时卖三块钱一瓶的可乐,有人卖到十块钱。大家尽量少吃零食,对身体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