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计算水平呢?
我的小外甥女,上三年级之前数学一直都不好,计算题都很难算对,之后我回家了几次发现她自己也很头疼,为什么自己的数学计算总是错,经过我几次辅导,我发现可能是孩子理解能力没达到,于是我就手把手教,然后拿一些道具和生活结合起来,然后动手实践,慢慢的她就理解了,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考试基本20-50分之间,之后经过我的辅导,她已经能考70-80多分了,今年还拿了进步奖,所以我觉得学好数学的前提就是要多理解,理解之后就能举一反三了,如果让孩子做十道题,我觉得还不如让他用这些时间去理解,理解之后呢再去做题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学到东西的同时也变得自信了.
我觉得可以多多练习,由难变易多去总结自己错误的一些类型题,在过程中总结一些经验嗯,多去练习自己经常犯错误,这些题同样呢,在速度和准确率上面的一个掌控性和熟练性,这样的话会很快去提升自己的一个速算能力,同样呢对于一些,计算技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小学生提高计算,首先小学生先弄明白算理。然后就是做适当计算题,而且要天天做,每天和学习同步的计算题20道左右就行。我们小学低年级我们放寒暑***数学作业就是计算,老师要求孩子天天做。发的暑***寒***作业都是随便,可做可不做,但是计算题必须天天做。就这样我们坚持到了五年级,我们班计算普遍比较好。没别的捷径,天天坚持做,当然错的要订正哦。
01
加强口算能力的教学。在四则运算中,人们常用的是笔算和口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学生的口算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简捷的方法计算结果。为了计算的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进行计算。
02
引导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这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03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04
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保障计算的正确,除了正确理解、掌握、运用法则外,还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直接影响。
05
分析产生错误的心理原因
若只给小学生练题做,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效果,若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我想他会更深刻的记住和积极的去计算,比如先让他去买他喜欢的东西,然后问他花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现金不够要扫码多少?要送给其他同学还要买多少花多少钱......不停的带着他思维走。总的来说要愉教于学,要让小学生觉得计算使他快乐。
一年级的学生10以上的算术不会算,该怎么教呢?
每一个孩子的领悟能力不同,理解问题和接受问题的能力也不同,作为家长实在是心急不得,只能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去辅导和引导他。
这个家长的关注点是孩子的口算。之前我也在一篇回答中提到过口算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口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我现在就把我当时辅导我家腾宝的一些方法分享给这位家长,希望能对提高您孩子的口算能力有所帮助。
我的方法的第一步是先训练孩子10以内口算的实物实战法。也就是把口算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这个方法时,要让孩子尽量避免再用掰手指去算。比如孩子吃苹果的时候,给孩子一个苹果,你手里再拿两个苹果,你可以问孩子:宝贝,你拿了1个苹果,是不是?那妈妈拿了2个苹果,这样的话,咱们两个加起来一共是几个苹果呢?再比如:孩子要吃花生,你让孩子拿5颗花生,你拿3颗花生,再用吃苹果的方法问孩子,咱们两个加起来一共是几颗花生呢?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需要家长的细心和耐心。孩子就算当时回答错误或者答不上来,作为家长都不要着急,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直到他完全正确的回答出来。有了这些生活中例子的积累,孩子再算口算的时候脑子里就会联想到这些生活中例子,10以内的口算就能张口就来,也不再用去掰手指了。
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再进行第二步10以上的口算。第一步一定要让孩子练习的非常熟练,遇到口算题,不需要想,到达张口就来的程度。只有这样,才有进行10以上口算运算的基础。10以上的口算运算,不进位的就和方法一一样的。10以上的口算题就相对来说就复杂些了,就不能用方法一了。就需要配合老师教的方法,耐心的让孩子多记多练。
再好的方法,如果长时间不练习,也会生疏的。所以,口算必须坚持天天练习的。家长可以选一些合适的资料让孩子练习。也可以自己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每天出一些口算题,让孩子练习巩固!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不怕孩子的口算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