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很喜欢清代史,请问关于这类的书有哪些?谢谢?
濮兰德,***:《李鸿章传》
作为后人,在评价前人,尤其是贡献大争议也大的前人时,最容易犯的一种倾向,是苛责前人。总是难以避免设想当初如果他怎样怎样,现在又会怎样怎样。类似的评论最容易引发的情感,是对于前人的愤怒情绪。
李鸿章就是这样一个争议较大的人物。***在评价他时,说他是“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种种看法,各类观点,莫衷一是。
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在看待李鸿章这个人时,有几个体会:一是这是一个传统儒家文人官僚代表,有比较强烈的忠君思想。二是这个人具有开明思维前瞻眼光,能够接受保守派不能接受的思想,能够***到历史的陷坑。三是这个人和同时期其他名臣相比,钱财上不干净,官德有亏。
作为传统儒家文人官僚,李鸿章身上的忠君思想,是异常浓厚的。要注意,忠君不是忠于国或者民,而是主要忠于某个具体的君主。在李鸿章这里,这个具体的君主就是慈禧太后,皇帝如何变不重要,重要的是慈禧始终在。在李鸿章的日记里,并且可以隐约感受到其对于慈禧太后怀有某种程度上的暧昧意味。似乎慈禧太后也同样怀有类似暧昧。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彼此都是人,且在一定程度双方一个是顶级的“巾帼”一个是个顶个实打实的英雄。另一方面是李鸿章是大清朝顶梁柱,尤其是到了晚清中后期,彼此具有某种相互依靠感和依赖感。这一方面,甚至慈对李可能要甚于李对慈。
作为传统儒家文人官僚,忠君这一方面没什么好苛责的。并且,其要达到忠君的目标,就必然要考虑如何保土安民,而不是祸土害民。既然要保土安民,就要平叛乱,就要御敌国。从这两方面来讲,基本上是贡献为主。要谈损害,无非是剿灭农民起义的争议,以及和列强的谈判求和。求和涉及一个后果,割让土地,这个容易引***绪。但必须承认李鸿章保住了大土,后果是失去了一些边边角角。
大家好,这里是南邻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明清史一直是比较热门的历史学科,那么想要了解清朝,有哪些书籍可以看看呢?
1、《清史稿》当属第一本。这本史书和二十四史不一样,她是一本未定搞稿的清史,在民国时代编修,记载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至1912年的历史;
2、《续明纪事本末》是倪在田所著记载南明诸帝之间的事,同时也有清朝初年的历史事迹;
3、《三藩纪事本末》清代杨陆荣创作的史书。以清朝为正朔,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为三藩;
4、《清史纪事本末》民国黄鸿寿创造,记载清朝从发迹到下退位诏书之间的历史;
5、《清实录》清代历代皇帝史实第一首资料;
6、《南天痕》亦是明末清初历史记载; 7、《满文老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
8、李寅教授《清东陵密码》、《清代皇陵密码》、《雍正和他的甄嬛们》;
9、戴逸教授《乾隆帝极其时代》《简明清史》;
10、孟森***《清史讲义》、《满洲开国史》;
关于清代的史书,我有很多夲,经常爱不释手。今天有幸介绍给大家。
一。《清朝野史大观》。此书共五冊,内容极为庞杂,几乎包括了有清一代的方方面面。下面是部分目录,(1)清世祖之收拾民心。(2)薙发之令。(3)和珅案。(4)嘉庆癸酉之变。(5)年羹尧案。(6)尹嘉铨文字狱。(7)日夲攻掠台湾缘起。(8)日本併吞琉球。(9)中俄密约之真相?(十)记士力霍元甲事。(十一)郑板桥判富室赖婚案。(十二)《红楼梦》包罗顺康两朝,八十一年之历史。
又一夲。《晚清宫庭生活见闻》。几条目录如下。(/丿裁撤宫内太监。(2)清末贵族之明争暗斗。(3)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因果。(4)记庆亲王载振在天津的生活。(5丿溥仪大婚记实。(6)肃亲王善耆的复辟活动。(7)记清宫庆曲祭祀和敬神。(8)隆裕与载沣之矛盾。
又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这是一部记述1900年(光绪26年庚子),八国联军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仑苍皇出逃西安的闻见录。此书共分五卷,首卷记述了义和团的兴起,迄至北京的沦陷,两宫出逃。二卷自述怀来禁阻义和团的经过。三卷叙述怀来迎驾,随从至太原。四五卷记述慈禧由西安回京。
下一夲。《庚子记事》。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图书舘藏书。分上,下夲。上冊从庚子年5月起,迄于7月20曰。记义和团运动时北京的情况。下冊记八国联军侵入后的北京情况,夲书为日记体。上冊几乎逐日记录,下冊记辛丑5月以后至11月,仅记有关几条。据作者说,(是书也,乃予乱时亲身经历,或见或闻,逐日记载)。书中所记义和团运动时的北京情况,和八国联军的残暴事实,较其它记载为详。
下一本。《郎潜记闻四筆》。清,陈康祺著。以下是部分目录。(/)赵文楷,李鼎元,奉使冊封琉球王国王。(2)。和珅亦少有诗才。(3)嘉庆年间災变。
(4)朝鲜旧为兄弟之邦。(5)曾国藩叹李鸿章难与共。(6)。潘柽章修辑明史记。(7)世祖对前明礼文隆渥。(8丿乾隆召纪昀属对。(九)朝鲜柒风錄。(十)圣祖教太子之勤。
下一本《烈皇小识》。这部书共八卷。是从崇祯即位开始,直至李自成陷京师,吳三桂引清军入关。祟禛帝吊死煤山为止。前后九十七年。中间左良玉反清复明,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张献忠乱杀无辜交待的一清二楚。因本书篇幅紧凑没有目录,就不展开说了。除此之外我家还有《清鑑》等书因不在手,无法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