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又细又稀是怎么回事?
排便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要进行的一件事情,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垃圾、毒素。
我们每天进食之后,食物都要经过肠胃的消化,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产生的废物、垃圾则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排便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正常活动,通过排便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
如果生活中出现了排便问题,比如大便不成形,一般是粪便当中水分过多,稀软如泥,那很可能就是身体向我们发出信号,千万不要不当回事。
1、饮食不当,消化不良
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食谱也更加丰富,能吃、会吃、爱吃的人越来越多。美食尽在眼前,又能有多少人挡得住诱惑?于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不消化的食物……各种饮食不当,经常吃完之后发现,消化不良了。
朋友都知道,大便是人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胃肠道消化之后最终产生的废物。
通过大便可以了解胃肠道以及和胃肠道相关的肝胆胰脾有没有发生病变,并可以大致的判断这些器官功能的好不好。
正常人一般每天一次大便,大便成形而且不稀,刚排出的大便像香蕉的形状,不稀也不硬,是软的。
①饮食结构,饮食种类或者生活饮食的环境突然发生改变。
②直肠息肉并发感染,可以引起大便变细变稀,大便次数增多,伴有里急后重和大便不尽感。
③直肠肿瘤,以直肠癌多见,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老是想大便,大便之前会出现肛门坠胀感觉,大便的时候又会出现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大便变细,有的人出现大便变细。
④溃疡性结肠炎波及结肠和直肠,可以导致肠腔狭窄,大便可以出现又稀又细。
⑤肠易激综合征,也可以出现大便又稀又细。
正常人基本上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大便时间与次数等习惯。当这个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或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变稀)时,往往提示大肠疾病的发生,这时需要特别警惕大肠的发生。
在大肠癌患者中,常常出现便稀(腹泻)和便秘症状,有时二者还可交替出现。便稀主要是由于肿瘤继发感染,肿瘤局部渗液或粘液分泌增多,肿瘤病灶***肠道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而以肠道功能紊乱最为重要。便秘主要是由肿瘤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所致。
在临床上表现出便稀和便秘症状的患者,以左半结肠以下部位肿瘤病灶者居多。且表现出越靠近大肠的远端症状越明显,尤其是便稀与大便次数增多等肠道***的症状表现更为明显。癌灶位于直肠或肛管时,由于肿瘤本身的体积和其分泌物及炎症的***,患者常有里急后重与排便不尽的感觉。有时每日排便达数十次,每次便稀,但量较少,以脓血和粘液成分居多,其间杂有脱落坏死组织。
便秘的症状相对较便稀少见。因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才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阻塞肠腔,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并呈进行性加重。粪便在肠腔内不能正常通过,水分被过分吸收以致大便干结便秘便秘从症状出现的时间来讲,一般多晚于便稀,出现的机会也较便稀为少。便稀与便秘有时是交替出现,如果患者先有便稀症状而后出现便秘症状,则可能提示肿瘤病灶在不断增大,病情在不断加重。从诊断意义上讲,便稀与便秘所代表的含义不如血便和粘液血便重要,但也是值得警惕的。
其次肠道功能紊乱、肠息肉等良性也可以引起大便性状的改变,单纯依靠大便变细、变稀等情况并不能明确原因,这时需要注意调整饮食,若症状还是明显改善,还请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或许一个肠镜检查就能明确病因。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大便质地较软但可成形,可呈现“香肠状”,表面相对光滑,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大便是土***的(有时可因摄入食物的原因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一个人大便的形状和颜色能间接的推断出一个人的肠道健康状况。
大便又细又稀是什么原因?
能够引起大便又细又稀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疾病引起的和非疾病引起的。疾病性常见原因:
1.急、慢性肠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肠炎会引起大便变细、变软,甚至会出现稀水样大便。一般引起急性肠炎的原因多数由于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的细菌性肠炎,慢性肠炎多数伴有腹泻不适;
2.如果老年人先前大便正常,突然出现了大便变细、变稀,混有暗红色血液,且出现时间较长,此时一定要警惕肠道出现恶***变或者梗阻。
非疾病常见原因:1.一次性进食大量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如红果干、芹菜),也会出现大便稀软;2.由于精神紧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3.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出现下降,也会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必要时到三甲医院的消化科接受专业的检查,以便明确原因。
平日里如何呵护肠道?
胃肠道是我们对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呵护肠道就是呵护我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呵护自己的肠道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我们的肠道:1.三餐做到饮食规律,做到少食多餐,荤素搭配;2.避免辛辣***性食物的过多摄入,夏季应该避免过凉食物摄入(如冰镇啤酒、饮料);3.多吃新鲜食物,注意饮食卫生,拒绝食用***及变质食物(食物尽量做到热加工);4.平日多注意锻炼,适当锻炼有助于消化及提升免疫力。总之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对肠道呵护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