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早搏了,到底还能不能锻炼?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有一定节律的,若心脏过早搏动,即为早搏。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早搏时,患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群,或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就是说,早搏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发现早搏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需过度担心,可正常生活,无需过度担心。
1、早搏:早搏可分病理性和生理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反应。事实上,临床上心电图对健康人群进行检查时,在24小时内可记录到早搏的人多达70%-80%。
①生理性早搏:多因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熬夜、吸烟饮酒、饮用浓茶或浓咖啡,甚至便秘都可致早搏发生。对于该类患者而言,注意消除诱因,缓解不良情绪,充分休息后可有效缓解早搏症状。
②病理性早搏: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等。另外,其他全身性,如甲亢、贫血、低血钾、扁桃体炎、发热感冒、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疾病、低血钙、酸碱中毒等都可致早搏发生。对于该类患者,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③其他因素:药物作用,如服用锑剂、洋地黄、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等可致早搏;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也可能导致早搏发生。
2、早搏患者的运动:事实上,对于偶发早搏,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但是一旦被告知后,反而会有不适感,且会越发强烈。因此,对于生理性早搏患者而言,过分担忧反而会放大症状,不利于恢复。该类患者注意消除诱因,适度休息缓解后,可正常生活和工作,至于运动也是必要的。对于偶发、轻微的早搏患者而言,若未有任何地器质***变,规律的运动对于提升心功能是有利的,患者不应该以心脏不适为由拒绝运动。
对于病理性患者而言,则需视自己病情而定。尤其是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若病情稳定,早搏得到有效控制,可遵医嘱适度进行运动,但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而对于频繁早搏且心脏病不稳定期,患者应注意积极治疗,首先保证病情稳定。之后才可遵医嘱循序渐进开始运动。
过早搏动(以下称为“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
早搏患者还能进行锻炼吗?
早搏十分常见,有人在查出有早搏后就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因此中断了常年的健身运动。早搏真的就不能运动了吗?其实不然。
早搏有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记录到有早搏的人可能会达到70%~80%。偶尔几次早搏,绝大多数人没有不适感觉与反应症状。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许多疾病也可以引起早搏,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低血钾、发热等非心脏疾病的病人。各种心脏病也可引起早搏,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
生理性早搏一般没有风险,不会给人带来太大影响;病理性早搏,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仅少数合并有严重心脏基础疾病或离子紊乱的,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严重的还会导致心源性猝死,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只是少数情况)。
早搏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的运动。因过度疲劳、饮用烈酒、喝浓茶、服用某些药物等引起的生理性早搏,只要去除诱因,早搏自然会消失。对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脏的低位起搏点等不及正常的搏动而产生的早搏,只要随着交感神经兴奋,早搏就会消失。
那真正的器质性心脏病伴有早搏的病人是否能运动呢?为此,国外有研究选取28名做过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取每天素食加慢跑1小时的综合保健法。一年后,病人的心绞痛、早搏症状都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早搏并非健身运动的“禁区”,即使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也并非完全忌讳运动。而是主张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病人,在选择运动项目、锻炼内容、持续时间和运动量时,健身必须有专科医生的处方、指导和监护前提下进行。
【心脏早搏锻炼需要注意什么?】?
心脏早搏锻炼需要注意休息,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心脏早搏的病人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饮浓茶、喝咖啡、饮酒,喝***性的饮料,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规律作息。如通过生活作息、饮食调整,早搏未见缓解,可以进一步去医院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评估早搏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频发室性早搏,适合什么运动?
然后,您最好去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明确鉴别频发的室早是功能性或是器质性。可以查查心脏彩超、心肌酶、心电图等排查器质***变。根据经验,比较多的年轻女性多为功能性原因,但也不一定,所以最好检查清楚。
关于运动,适量最好,有些大医院有心脏康复科,里面专业的心脏康复医生指导您运动。但目前您有频发室早,未予干预,不建议去健身房,建议先住院评估病情。
在明确病因并且用药治疗(可能也要手术)后,室早数及心脏负荷减少并平稳,同时排查其他心血管猝死危险因素后,这时候是可以适当的运动锻炼的。建议低中强度,偏平衡或[_a***_]的运动,不做强烈对抗性运动,缓慢提高运动耐量,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自己运动耐量来,不舒服时就要及时咨询心脏康复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