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都有什么毒蛇?
除蝮蛇、蝰蛇外,其他种类的毒蛇不易在北方养殖,就算创造的条件养殖再好,成功的系数也很小。 这是因为毒蛇根本不能适应北方所特有的环境和气候所决定的。如不耐严寒、不耐干燥、无法解决蛇食问题。因为大多数毒蛇都有喜食蛇类的习惯,而北方野生杂蛇较少,无法满足毒蛇吃蛇的这一“嗜好”,所以北方诸省(区)不适合人工养殖毒蛇。 差异是肯定有的,而且还很大。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湿润多雨、水域条件好,植物覆盖面积广,温度适宜,可以养殖上述所有的蛇类或本文没有介绍到一些稀缺种类(因销路受到限制,不建议初养者考虑。);而北方地区寒冷干燥,野生分布的蛇类品种少,常见的只是一些形体较大的无毒蛇,例如个体较大的锦蛇类中的赤峰锦蛇、黑眉锦蛇、棕黑锦蛇、王锦蛇,其次还有食药兼用的乌梢蛇和赤练蛇等。北方由于受天气地域、用蛇风俗、消费习惯和档次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制约着北方毒蛇市场至今狭窄的走货量。鉴于北方目前所存在的诸多原因,不建议初养者把一些原本长势就慢的毒蛇品种作为首选,但适应外部环境能力较强的蝮蛇除外,可少量养殖。毕竟蝮蛇是小型蛇类,用途不是太广泛,只能作为品种的补充和药材市场的需求走势,来确定自己具体养殖数量。因此,此品种不宜大面积推广,除非已经有了可靠的销路。
神话人物有哪些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什么地方的人?
其实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很多都是以真实存在的人物为原型,加之民众的想象和民间的艺术加工,才出现我们现在的众多神仙偶像,如果要说最真实具体可考年代出身的神话人物。那么,八仙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说服力的了。
铁拐李:因葫芦里装着悬壶济世,能治世人百病的药,又被称药王,铁拐李的原型名字叫李颜二,是唐代惠安的一位道士。传说有一天,李颜二的母亲染上重病,他在给母亲煎药时发现柴火烧到一半就没有干柴了,恰好这几天阴雨连绵,无处拾取干柴。孝顺的李颜二为了给母亲治病,情急之下就将腿伸入灶中,代替柴火。等到药煎好,他的右腿却跛了。站起来时,他顺手从灶中抽出火热的铁棍当成拐杖。
汉钟离:原名应为钟离权,原型是五代之间,在《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中都有他的记载。又一说为唐代人,而《全唐诗》中又的确有收录他的三首诗。
张果老:原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龄最高,又称张果老。唐朝人,只是个懂一些幻术的江湖术士,被民间传说仙化后成了道教***,《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原名吕岩,八仙中最为人熟知的潇洒浪子,唐末人,野史记载为京兆人士,原应是个好道的士子,屡考不中,便云游四海。因才子风气,颇有道家风范,被全真教奉为纯阳祖师,《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何仙姑: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常***仙草,与有畏难之人排忧解难。
蓝***和:原名许坚,具体出处不可考,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为一行乞道人,因行事浪荡,放纵不羁,是个穷困潦倒却还乐于助人的流浪汉形象。
韩湘子:韩湘子的原型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曹国舅:历史上确有其人,《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是宋仁宗皇后的弟弟,因此得名“曹国舅”。
从八仙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民间传说其实大多有原型可依,可能不只是以一个人为原型,而是各朝代人物事迹混杂,传至今日,是否有神仙存在,自是未可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人物的原型,都曾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生活,修行。看似离奇的神话传说,抽丝剥茧之后,也是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