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植入支架能运动吗?
心脏支架在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5)或闭塞(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病人在支架植入后就十分担心,害怕支架脱落或移位,以至于不敢运动,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心脏支架一经植入即永久存在,是十分稳固的,不存在有效期、移动和脱落的说法,但术后仍需配合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适当合理的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免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再狭窄出现。心脏支架术后我们建议大家适时开始运动,运动有助于减轻焦虑,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出现,有利于病情长期稳定的控制。支架术后一月内应避免大幅度的体力活动,一月后逐渐增加,以轻中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健身操、太极拳、骑车等)为宜,讲求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以自己无胸痛等不适为宜,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保暖,避免在寒冷、阴雨天气运动。
支架术后除运动以外,还需注意:①合理饮食,清淡为主,讲求低盐、低脂、低糖;②严格戒烟、限制饮酒,不饮酒最好,病情稳定时可适当饮红酒;③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④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支架术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具体建议如下:①如无禁忌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配合使用至少一年的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②根据病情使用ACEI/ARB类、CCB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③注意监测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④注意复查,必要时可完善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⑤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
感谢阅读,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想慢跑是可以的,我家老爹在30岁左右查出二道瓣膜闭合不全医生说不到40就喘现在70了,身体很好。每天坚持7公里左右,现在因年龄大了家人都劝他改快走了!早上4'5点起床,回来后,没事滴话补个觉觉。前年因为疝气把烟戒了。因人而意,循序渐进吧
这个问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单纯因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植入心脏支架的患者,运动等同于常人;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植入支架的患者来说,就要注意运动量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一般受损严重,缺血坏死会影响到心肌收缩力,就不可像正常人一样活动,会发生危险。但也不是不运动,需要去医院,做运动试验,让心脏科医生评估计算出运动最大量,给出合理的运动建议。切不可盲目运动,以防发生危险。
一些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人会小心翼翼的,怕运动,担心出现支架运动中脱落的情况,这方面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的技术使得支架与血管的贴合非常好,对血管的支撑很牢靠,时间长了,血管细胞包裹住了心脏支架,变成了心脏血管的一部分,所以运动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一般做过心脏支架的人主张有氧运动,例如打太极,慢跑,快走等运动,对于快跑,爬山,举哑铃,这样的高强度运动要避免甚至不做。一般运动时间宜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方便可行的运动是快走,这也是日常锻炼心肺的好[_a***_]。快走前可以先原地活动活动关节,热热身。开始慢走5~6分钟,然后快走20分钟左右,最后再减慢速度,慢走大约5分钟。每天坚持适宜的运动,会改善体内脂质代谢,防止支架术后斑块堵塞血管,造成再狭窄。
太强不适合,太弱又起不到作用,其实最好的是在确定做运动前做一个运动试验评估一下自己的运动耐量。
本期答主:冯海燕,医学硕士
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不仅需要运动,而且还需要坚持运动。有的患者认为,在运动的时候会导致心脏的支架移位或者脱落,每天待在家里***不动,不敢出门,不敢旅游,不敢交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样非常不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适当而有效的运动不仅非常安全,而且能够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所以对于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运动不仅是“可以”,而且更是“需要”。
建议每天晚上餐后进行有效的运动,大量的研究证明,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做运动锻炼,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非常不安全的。
因为清晨是体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工作交换的时间,交感神经是正向调节神经,而运动锻炼会***交感神经更加兴奋,极易导致心血管***的发生。
有氧运动:如跑步、踏车、登楼、椭圆机……这类运动对于心肺耐力的提升最为有效,能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容易进行也最为重要;
抗阻运动:如弹力绳、杠铃、哑铃等。抗阻运动则能够增加力量、肌肉质量、肌肉耐力等,对于糖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柔韧性运动及一些综合性运动如拉伸、太极、瑜伽等则可以全面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在运动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热身运动,以防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身体的损伤。此外还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如果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疲乏无力,心脏不适所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就需要立即消失停止运动。
可根据自身状态,把劳累程度按“很轻松、轻松、稍累、累、很累”分级,在进行一次运动或完成运动后自我感觉为“稍累”,则强度为最合适,即:自我感受“微微有些气喘”或是“无法非常轻松流畅地与旁人聊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过充分的休息后第二天仍感到疲劳无法恢复,则说明强度过高,需要降低强度。
总之,冠心病患者需要积极的运动来维持心脏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才有利于维护支架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做完支架手术的患者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感觉自己病好了,无节制的运动;一种是总感觉自己心里有个“东西”,谨小慎微,不敢运动。在临床观察中,后一种情况居多。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是可以运动的,而且也是需要运动的。
“运动”作为心血管疾病康复尤其是血运重建(支架或者搭桥)后康复的“五大处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一是运动能够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减少心肌重塑等多种机制,降低再发心血管***,减少反复住院和不必要的血运再重建(再次支架植入)。
二 支架术后的运动能让患者尽早的恢复体力,改善支架术后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这对于目前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冠心病支架术后的患者,从住院期间即可开始。总的原则是病情重、预后差的患者运动进展要缓慢,反之,可适当加快。
运动循序渐进,病情重的甚至从床上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度到床边站立、室内室外步行、爬1层楼或者踏车运动,这个期间的运动最好在心电及血压监测下进行。
运动的量以控制活动后心率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分左右为宜,同时患者自我感觉“不大费力”。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次/分、患者感觉费力的话,那么建议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