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的?
人的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的?
大脑能记忆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说到这个应该不会陌生了,因为之前有某牛奶品牌一直强调的就是DHA与神经元。没错我们的大脑内部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神经元又是一种特殊的细胞,长有触手与各个神经元细胞互相通联,形成一个个回路,就像我们玩“小霸王”游戏机插卡时的那种“金手指回路”一样,只不过大脑比这个更加复杂。
大脑能形成记忆的原因是:大脑内部的神经元网络具有可塑性,就像刚说的游戏机卡上的回路,电脑基本上也类似,但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就是可塑性,如果哪天解决了这个问题,估计电脑也能很智能。
回归正题,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的一个场景没?就是科研队在外星飞船里捡到了一个外星人的脑袋,然后把几个类似针筒性的尖状体插入外星人脑袋里,从而获取最后的记忆影像。
理论上说:一个死去的人,如果保持大脑的物理状态不发生变化,不管任何时间,只要通过对大脑施加电流,通过还原技术,完全可以复原这个人活着时候的画面,从而指导他的经历,这就是大脑神经元在记忆时的可塑性。
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任何信息传递到大脑后形成电信号,然后在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中形成记忆。
人的一生中要记忆的东西真的是不能量化的,但可以按记忆的时间长短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如果不能变成长期记忆,就会在短期内消失。既然消失了,就构不成回忆了。对于如何将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就是大多数人一直在苦苦追寻的问题。想要知道大脑的记忆是怎么产生的,那我们就要先了解构成大脑产生记忆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老年痴呆症,而患有这个病症的人,首先出现问题的是大脑里一个叫“海马体”的组织。海马体是大脑里最先接收到记忆信息的部位,然后过滤信息,并把能保留下来的信息传送到颞叶的“记忆仓库”。进入仓库的,都会被登记造册,这样便形成了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回忆。
然后我们再来详细了解长期记忆。在《记忆的常识》这本书中,作者柿木隆介教授分析了,能变成长期记忆的内容大体分3种:“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经常反复的事物”,它又可以被分为陈述记忆和非陈述记忆两种。
所谓的陈述记忆,单从字面上不好理解,要再将它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就好理解了。情景记忆就是和回忆的场景有关了。语义记忆那就是语言有关的回忆了。其实情景记忆里也会少不了语义记忆,就像妻子不会忘记,被丈夫求婚的场景下,丈夫对自己的承诺!所以严格上,两者是区分不开的。
而非陈述记忆,就与陈述记忆相反着去理解,它也可以细分为程序记忆和启动记忆两种。程序记忆也可以叫技能记忆,就像大家所学的才艺,弹吉他、跳舞、游泳等。程序记忆是被大脑另外保存的长期记忆,它不会因为人们丧失记忆而消失。
大脑是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左脑负责语言、文字、逻辑和分析等功能,右脑则负责图像、声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当需要记忆某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是经过右脑处理形成一张图像,接着再把图像信息传给左脑进行加工,转换成文字信息加以储存。
接着,来看看大脑记忆需要哪些流程,又是怎样分工的?
第一步:摄取信息。
摄取信息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个看,一个听。你看到的,你听到的就是你可以了解的信息。不管是看还是听,第一步都是要观察。观察、通读和理解是摄取信息的三部曲。观察主要是要信息究竟是文字、声音、数字还是图片,要对信息有个大概的了解;通读就是要把信息完整浏览一遍,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陌生字或者不熟悉的信息遗忘掉;理解就是把信息转为成自己熟悉内容。理解是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牢,记得久。很多人在背古诗词的时候,背的快,也忘得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理解。只有理解了,在结合我们的记忆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处理信息。
摄取完信息后,接着就是要处理信息。处理信息有两步,一是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找到关键的词和字,把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过滤掉,留下一些有用的信息;二是出图像。前面我有说过,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东西呢?因为你记文字的时候就是文字,数字就是数字。其实,只有将那些文字数字声音转换成图像,我们才能更好更准的记住他们。
第三步:储存信息。
储存信息一定是要储存图像,而非文字、数字等。在储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信息的整体架构,我们说过,数字有数字的记忆方法,文字有文字的记忆方法。只有根据目标类别来,我们才能使用好正确的记忆方法来记住他们。
第四步:提取信息。
提取信息跟摄取信息不一样。摄取信息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先去买自己想吃的菜;而提取信息就好比上菜一样,做好的了。提取信息是记忆最关键的一环,提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关乎记忆的好坏,提取信息快,记得就好;提取信息慢,证明记忆过程还是出现问题。
人类的大脑在人的身体构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脑既能支配全身的运动又能够对信息进行储存。但是记忆在我们大脑中是如何储存的呢?
一种认为:记忆是储存在我们的DNA当中,但是这种理论却很少被人接受,因为DNA是可以遗传的。后辈却没有父母的记忆,从这方面对DNA储存记忆给了否认。
还有一种公认度比较高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好比一个储存室,而我们的记忆片段就像货物一样存放在其中,用学术来讲,当我们感应外界事物时,这些画面将被储存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中,这些神经细胞具有触角可以进行感知,从而形成一种电信号,把记忆逐级分配,然后就形成了我们的记忆。
还有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曾经有过一段记忆,这段记忆却模糊不清,但你现在正好碰见一种于此类似的事情时,你就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这就是因为外部的***了你的神经细胞,使得记忆被激发出来,从而影响了你的情绪和行为。
记忆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模式的建立
记忆如果追溯到细胞结构甚至分子水平,储存在的许多大脑结构神经元之间连接——突触,甚至可以依赖单个分子来维持长期稳定。记录记忆需要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每一个记忆都调整大脑中神经元的一小部分(人类的大脑中总计有千亿个神经元),改变神经元之间突触。突触通过输送和接收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改变现有突触的强度,或者增加新突触或移除旧突触,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
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学家Eric Kandel在微观尺度上做了许多研究来阐明记忆的工作方式:短期记忆——那些持续几分钟的记忆——涉及到相对快速和简单的化学变化,使其高效工作。长期记忆——大脑要建立一种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年的记忆,神经元必须合成新的蛋白质,并扩大改变神经元突触,使神经递质传送更有效地运行。在大脑中,不同的记忆记忆会产生不同的“神经元集”,任何***都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回忆一段记忆需要重新激活一组特定的神经元。
记忆只储存在大脑,不同的类型记忆被储存在不同大脑区域
外显记忆(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节记忆)以及一般的事实和信息(语义记忆)主要储存在三个大脑区域:海马体,新大脑皮层和杏仁核。内隐记忆(无法用语言描述,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如运动记忆,学会自行车以后骑车就不需要回忆)存储于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短期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前额皮质层。
睡眠对记忆形成很重要
在睡眠过程中,海马体会回放最近的***:在慢波睡眠阶段期间,在经历过程激活的海马神经元会被再次激活,以时间压缩的形式一遍又一遍重新体验经历,帮助更新大脑皮层需要存储的记忆。这个重放只发生在睡觉的时候,因此如果缺乏睡眠,[_a***_]无法发让大脑巩固记忆。
记忆力和什么有关?智商还是平时有没有努力去背诵?背多了,记忆力会不会增强?
每个人的记忆力差不多,你们的智商也差不多。你们用的方法不一样的话,既效果就不一样,要提高记忆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然后呢,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想要记住,就要有决心有信心。我们对特别注意的东西记忆深刻一些,而对那些没有注意的事物,甚至没有察觉到他的存在。
其次是要对记忆的对象有浓厚兴趣,只有热爱渴求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够记得住。
最后就是遵循记忆规律多加复习,每个人但短时记忆能力差不多,大概是7个字符左右,这是为什么电话号码容易记住把手机号码难记住的原因。我们记忆了之后,每个人都会遗忘,用速度由快到慢,因此我们要在记忆之后及时复习,时间隔长了再复习需要多长时间甚至从头学起。理解比普通机械机效果要好得多。